中学教的语文似乎和文学关系很大网上配资炒股网站,通过考试来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,似乎又和文学相距太远。那么中学教的语文是文学吗?
中学教的语文不是文学,教生字、生词、段落大意、中心思想等等,实际上已经把文学转化为一种知识性的、可以计量的、可以重复、可以考试的东西。文学教育似乎从中学被彻底赶出来了,已经完全被考试规范化,或者说考试的形式已经完全背离了文学的初衷,和文学没有任何关系。学生和老师理解的文学,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变成了近似于数、理、化的一种知识教育,而这个时候,文学就彻底消失了。以前在民国时期,中学语文叫国文课,后来变成了语文课,有一个发展的过程,似乎和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有关系。民国时期特别注重作文,似乎和古代的教育有关系,但现在作文不是特别被注重,只是被当成一个大的题来看待。虽然作文的分值比较高,但并不能完全算作语文科目的分值。作文好和语文成绩好是两回事,当然语文成绩好,有可能作文好,但作文好的学生不一定语文成绩非常好,因为考试不是只考作文,还考生字、生词、考段落大意的概括、中心思想的概括、重点文句的分析等等,还得按着一定的套路来答题,不然就得不了满分。民国时期的语文老师除了教作文,还教鉴赏的方法,与现在语文老师纯粹传授语文知识和答题技巧是不一样的。现在的语文教育只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,会用文字表达,或者说只是简单地表达,甚至用文字来说谎话,来表达所谓的正能量,却并不如民国时期学生写的作文深刻。
展开剩余70%现在的语文教育不是文学教育,只是一种语文知识的传授,是一种语文答题技巧的传授,需要的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,能够运用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,就算是学会了。以后有了工程师、科学家、技术人员等,只需要有语文方面的表达能力就行了,没必要非得研究语文,也没必要非得搞文学。欧美的一些大学学理科专业的学生大多要读文学类书籍,有的要读《奥德赛》和《神曲》,有的要读《十日谈》和《巨人传》。一个理科专业的大学生,每年要读三十多本文学类书籍,算是一种文学教育。而国内的理科生大多不读文学作品,倘若他们自己选择,就有可能选择读武侠小说,读网络小说,而不会读文学名著。中学时期他们学过的语文大多不是文学,只是分析句子结构,概括段落大意,已经完全把一篇文章拆零散了,还要分析其中哪个词用得好,为什么用得好。本来文学是多义的,经过这样的分析,就变成了单义的,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,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文学没什么用。其实并非文学没用,而是他们中学学语文的时候被认定为没什么用,或者说只是有一点工具性的作用,用过了就可以扔掉。
有中学语文老师把语文当成历史来讲,有的把语文当成文字学来讲,有的把语文当成语法课来讲,却偏偏没有把语文当成文学来讲的。这种现象和考试的导向有关系,因为考试是一种量化的标准,要把文章分析透彻,而所谓的分析透彻,只不过按照一种思想观念来分析,按照某种模式来出题,还要让学生按照某种套路来答题,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。最终学生背过了很多篇目,却不会灵活运用,而所谓的灵活运用,就是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几句古诗词,算是增色不少,这样的作文是不能拿出去发表的,只能作为一种宣扬所谓正能量的东西,或者当成一个大题的答案,根本不是文学作品。按理说,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了,教育水平也提升了,中学的文学教育应该有一定的成果,但恰恰最应该讲文学的地方成了文学缺位的地方,最应该讲人性化的地方成了没有人性的地方。文学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,往往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和和体会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,不能一概而论。新文化运动以后,文学早就进行了几轮普及,但最终文学退出了历史舞台,并不是文学不好,而是资本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,弄得功利主义泛滥,弄得很多人眼里只有权和钱,甚至文学被权力限制,被资本收买,当然也就没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了。
文学本身有革命的因素,有讽刺的手法,倘若让学生都学到了文学的手法,那么报刊媒体将会改变风格,不止是歌功颂德,而且要讽刺一些坏现象了。如此一来,媒体就变得难以约束,权力系统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,更不愿意每个人都看到社会真相,就要从教育方面着手,把语文变成一种工具性的学科,而不是变成普及文学的学科。中学语文不能等于文学,中学生也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,根本不知道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写作了,甚至不会说真话,不能表达心声,怎么说他们能懂文学呢?中学语文不是文学,只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,和考试约束有关系。倘若去除了中学语文考试,那么中学语文将会变得丰富多彩,真正回归人文学科的传统,也让学生看到社会真相,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。学生背书本内容的时候就显得很死,倘若自由发挥,说一说对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看法,就会显得很活。文学恰恰是活的学科,是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的学科,是每个人拥有独立个性之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科,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学科,更不是为了答题而规范答案的学科。文学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每个人的见解,有独立人格和思想,有哲学和历史观点,当然也就涵盖很多学科,具备伟大的意义。
中学语文不是文学,恰恰缺少了文学的伟大意义,甚至背离了文学的初衷,怎么说都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。但愿中学语文能变成文学,语文教育变成文学教育,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文学是什么,也让每一个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,而不是让他们人云亦云网上配资炒股网站,更不是让他们去寻找所谓标准的答案,以至于忽略了自身独立的价值。
发布于:河北省加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